春季气温对花卉的影响:我国幅员辽阔,地形复杂,各种气候差异很大。春天的开始与季节的长度非常不一致。因此,花卉栽培应以实际温度作为花卉管理的依据。春天
我国幅员辽阔,地形复杂,气候差异很大。春天的开始与季节的长短非常不一致。因此,花卉栽培应以实际温度作为花卉管理的依据。春季平均气温应在10C至22C之间。即使是立春、雨季到来,气温仍低于10。此时仍是冬天。如果立夏前平均气温达到22以上,则说明夏季来得早,此时还不是春季气温。春天从南到北逐渐到来。每年的春节是在2月4日至5日。此时气温晴朗,积雪消融,溪水叮叮当当,气温明显比冬天高。早春的室外气温常常让人感觉比冬天更冷。其原因有二:一是早春时常寒潮侵袭,影响地球气温骤变。由于寒潮到来前气温往往很高,来了之后又下降很多,导致人和植物无法适应温度和环境的变化。二是春季云雨较多,阻碍了太阳的辐射,消耗了地面和空气中的热量。这些都是外部因素。早春的低温还有内部因素:寒冷的冬季,人们将花卉移入室内或移入温室。虽然外面寒风凛冽,冰雪飘落,但即便如此,只要进入室内的花朵有适当的水分、温度和阳光,它们仍然会绿油油的,长得很好。早春一到,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把花儿搬到外面去晒太阳。当春风轻轻吹过的时候,人们感到一种温柔和放松的感觉,但人体内却有一种刺骨的寒冷。这种与外界温度相矛盾的感觉是机体生理变化引起的。冬去春来,机体表面受到寒冬的刺激,气孔闭合程度相应降低。此外,机体受生物钟控制。春天过后,生物体表面处于活跃阶段,植物的气孔从冬眠中释放出来,变得开放。因此,当春风吹来时,虽然不是很冷,但却能直接渗透到生命体的体内,给人一种“深入骨髓”的寒冷感觉。再加上春季防寒不当,气候多变,防不胜防。一旦花朵“捕捉”到室外,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。人们常说“冬青死春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